收藏
0有用+1
0
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
展开4个同名词条
超威半导体公司(英语: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简称:AMD),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美国半导体跨国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 [2],由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创立。公司致力于开发设计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主板芯片组等,为游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提供计算解决方案 [1] [3]
1975年,AMD进入微处理器市场,此后与英特尔展开竞争。期间,通过推出Am286、Am386、Am486等产品快速占领PC市场,2000年后推出的CPU系列“速龙”和“皓龙”等均取得了商业成功。2006年,收购ATI,成为首家拥有CPU和GPU的厂家。但由于市场发展带来的低能耗、高性能的芯片需求以及市场决策的失误,AMD渐入低谷,年年亏损 [3]。2014年后,通过内部重组和对微处理器系列产品的持续投入,AMD在2017年发布的微处理器产品“锐龙”取得商业成功,重新占领CPU市场份额并扭亏为盈。在第五任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带领下,转型成为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领域的领先企业 [4-5]
AMD多次上榜全球企业2000强、美国500强 [78] [85],曾获欧洲硬件大奖的多个奖项 [94],名下产品FX-8150在2011年创下“最快计算机处理器”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97]。截至2024年3月,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39]
公司名称
超威半导体公司
外文名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
所属行业
半导体
成立时间
1969年5月1日 [6]
总部地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
经营范围
CPU显卡主板电脑硬件设备
年营业额
227 亿元 [8]
员工数
34648 人 [7](2022)

公司历史

播报
编辑

早期发展

初创姜戒榜脚协懂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仙童半导体公司因研发预算遭大幅缩减等因素,大量人才出走并创办半导体公司 [102]。1969年,以原担任销售管理岗位的杰里·桑德斯为领导的8名仙童员工,成立Advanced Micro Devices,即AMD。在成立伊始,所有员工都只能在联合创始人John Carey的起居室中办公。因公司不被看好,仅募集7.5万的风险投资资金,以合计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注册公司。公司成立不久后,AMD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地点 [103]
1969年9月,AMD筹得生产所需资金,迁往加州森尼韦尔的901 Thompson Place。为打开客户市场,初期的AMD并不参与对新集成电路的产品开发,而是为其他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产品的效率和速度,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向为市场提供产品 [103]。由于其微芯片设计符合美国军用质量标准,产品可靠性强,在当时的计算机行业占有极大的市场优势 [3]
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与AMD地标
1969年11月,AMD生产出首个芯片“AM9300”,这也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1970年5月,AMD已拥有53名员工和18种产品,但还未进行正式销售。同年,AMD推出首个自行开发产品“AM2501”,开始接受订单。1972年9月,AMD上市;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厂房中进行晶圆生产。1973年1月,AMD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 [103]。到了1974年,AMD已成为一家拥有1500名员工、生产200多种不同产品的大型企业,其多数产品由AMD自行开发,年销售额最高达到2650万美元 [103]
进军微处理器市场与“第二来源”
1975年,AMD发布CPU产品Am9080和集成电路系列Am2900,其中Am9080是Intel 8008的仿造品,AMD由此产品进入微处理器市场。在AMD和英特尔于1976年签署交叉许可协议后,Am9080最终更名为8080A,并且AMD可以在自有微处理器、外围设备等产品使用英特尔的微代码。通过这段合作,双方快速占领刚刚起步的微处理市场,AMD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3] [103]
2 MHz 8 位的 Am9080
1977年,西门子公司与AMD共同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AMC)公司。197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设立组装生产基地。同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里程碑。1978年至1979年,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动工生产基地并开始投产,1979年赴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03]
1978年,英特尔推出首款16bit微处理器8086。1982年,IBM开始从大型机系统转向个人计算机(PC)后,决定将英特尔的8086作为PC外包处理器部件,但要求AMD作为“第二来源”,以保证为IBM的PC/AT提供持续供应。由此缘故,英特尔和AMD在1982年2月签署合作协议,由AMD生产8086、8088、80186和80188处理器。同时,英特尔与AMD延长1976年的交叉许可协议。为英特尔生产微处理器这晚组充一过程,让AMD积攒了大量的制造经验 [3]
1985年,半导体产业受经济影响低迷,并且日本半导体厂商大力倾销DRAM,迅速占领市场,对拥有DRAM生产线的AMD和英特尔造成巨大打击。1986年10月,AMD首次宣布裁员计划,坚持发展存储器芯片开发,推出多个自研处理器和CMOS工艺产品 [103]

微处理器之争

与英特尔的诉讼
20世纪80年代后期,AMD开始加强自主研发,加强对专利资质的申请,同时扩建原有的厂房、生产基地,对公司内部进行改组,不过在x86处理器市场上还是主要作为“第二来源”。90年代后,AMD开始自研x86处理器,与英特尔展开x86处理器竞争 [103]
1984年,英特尔为巩固市场优势,内部决定不再与AMD提供产品信息,并最终拒绝向AMD提供80386处理器的技术细节。1987年,AMD向法院提出仲裁诉讼,双方就专利交叉协议纠纷持续数年,最终以1994年由AMD获得支持,获得英特尔x386及x486微码的使用权告终。在不确定知识产权的情况下,AMD重新开发英特尔已发布的x386及x486处理器,于1990年推出Am386处理器,于1993年推出了Am486处理器。由于相较英特尔的同期产品性能更具优势,受到了一定市场青睐 [3]
40 MHz的Am486
与英特尔的竞争
1996年3月,AMD推出首款自研开发的处理器“5K86”,后更名为“K5”。该芯片旨在与奔腾和Cyrix 6x86竞争,但由于设计和制造等问题,使CPU无法满足频率和性能目标,而且上市时间较晚,导致销售不佳。同年,收购芯片设计公司NexGen,将该团队整合至新处理器的研发团队 [3]
1997年2月,推出K6处理器。该处理器做出多个技术更新,因较英特尔同期产品“奔腾II”性能相当但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反响 [3]。在此后几年,AMD相继推出迭代产品K6-2、K6-3,以产品廉价和高性价比抢占了极大市场份额,打破了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局面,同时进入笔记本市场对英特尔进行挑战 [104]
1999年6月,推出第一代速龙(Athlon)处理器。2000年6月,推出面向高端市场的雷鸟(Thoroughbred)核心Athlon处理器,以及面向低端市场的毒龙(Duron)处理器,旨在对标英特尔的高端品牌奔腾、低端品牌赛扬,进行高低端处理器市场的全面竞争。随着Athlon处理器的成功,与微软进行全方面合作,从2001年10月开始推出Athlon XP系列处理器 [105]
Athlon初版LOGO
黄金发展期
2002年4月25日,创始人杰里·桑德斯卸任首席执行官,海克特·鲁毅智(Hector Ruiz)就任。同年12月,AMD与IBM签署双方合作开发芯片制造技术协议,AMD提供资金支持,IBM负责AMD大部分的芯片代工业务,以期解决AMD在芯片制造上的软肋 [106]
AMD第二任CEO鲁毅智
2003年,AMD推出业界首款兼容32位x86架构的速龙64处理器,并在此后两年推出4款不同核心的速龙64处理器。该处理器的诞生对桌面处理器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使桌面处理器正式从32位时代进入64位时代。AMD也由此打破以往的不利局面,作为“领先者”追上英特尔。同年推出的皓龙(Opteron)服务器处理器,为AMD打开了部分服务器市场份额 [13] [107]。2005年,针对英特尔发布的双核CPU提出“真假双核论”,引发极大舆论反映。AMD微处理器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从2004年的16.6%提升至2005年的21.4%,而英特尔则从82.2%下降至76.9%,AMD由此成为英特尔的强劲对手 [108-109]
随着业务走向高速发展,鲁毅智开始对中国市场加大投入。2004年,AMD大中华区总部在北京成立,统辖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郭可尊出任总裁及总经理。2005年3月,AMD CPU封装测试厂在苏州工业园正式开业,与AMD在1993年设立的闪存测试封装厂毗邻而立;2005年6月,AMD广西64位软件开发中心在南宁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 [13]

没落与挣扎

走向没落
2006年开始,AMD面临美国次贷危机、英特尔策略转变、整体市场需求下滑等外部威胁,而内部管理不善、糟糕的财务预测等缘故,促使AMD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3]
2006年,英特尔推出酷睿(Core)2系列处理器 [110],以高性能追平Athlon处理器对奔腾4系列处理器的优势。年底,英特尔推出四核心处理器,让AMD再次处于市场劣势。这一时期,AMD宣布收购显卡制造商ATI,交易价值总计约54亿美元,占AMD当时市值的50%。虽然该收购让AMD成为了第一家同时拥有高性能CPU和GPU的厂商,但也引发了一定阶段的财务问题 [3]
2007年9月,AMD推出首款原生4核的第三代Opteron处理器。11月,推出全新系列羿龙(Phenom)处理器以应对英特尔新产品带来的挑战。但羿龙发布后即出现硬件错误故障,虽然AMD随后推出补丁以修补错误,以新步进处理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依旧影响了羿龙的销售和声誉 [3]
2008年7月,AMD季度亏损达11.89亿美元,鲁毅智离职,迪克·梅耶(Dirk Meyer)接任首席执行官 [112]。10月,为削减成本,宣布分拆其制造业务,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的ATIC公司联合成立晶圆代工公司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AMD由此转型为无晶圆厂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111]。年底,因亏损严重,宣布裁减1100个工作岗位 [113]
AMD第三任CEO迪克·梅耶
专注原地说探有市场
迪克·梅耶在任期间,AMD致力于专注PC市场和超轻薄笔记本市场,牵头进行将CPU与GPU合二为一的APU开发推进,拒绝进军上网本、平板电脑市场 [121]。这一方针促使AMD在2009年1月,以4600万美元的价格向高通售出AMD的移动设备资产 [114],后者则以此技术进行GPU技术的开发,推出骁龙600系列处理器 [122]
2009年1月,AMD推出超轻薄笔记本平台Yukon,以此对标英特尔“凌动”平台,发展超轻薄笔记本市场 [116-117]。5月,完成业务重组,以期为技术研发、销售和营销团队确定新的运营方向 [115]。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发布ATI Radeon HD5800和HD5700系列显卡、AMD视觉(VISION)技术、6核皓龙处理器等 [118]。虽然在同年第四季度迎来三年首次盈利,但利润的大部分来源于11月英特尔就反垄断纠纷和解支付的费用 [119]
内部动荡
2011年年初,AMD高层经历频繁变动。2010年年底,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离职;2011年1月,首席执行官迪克·梅耶离职;2月,首席运营官罗伯特·里维特(Robert Rivet)离职。由于人员动荡等缘故,促使业内流传AMD可能被收购的消息 [120]。8月,罗里·里德(Rory Read,也有译为罗瑞德)出任AMD首席执行官 [124]。11月,宣布重组计划,裁减全球10%员工(约1400人) [125]。在原有产品线方面,正式推出APU和推土机(Bulldozer)微架构等产品,然而因表现不佳,致使CPU、GPU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123]
重组乌夜与转型
罗里·里德在任期间,发布了重组、加速和全面转型的三步走战略 [130]。AMD除了推进重组与裁员计划以降低成本,开始投身游戏、数据中心、嵌入式等多元化业务领域 [129],并进行两次重大人事任命,分别为苏姿丰(2012年1月加入)和吉姆·凯勒(Jim Keller,前任首席架构师,2012年8月回归) [126-127],为AMD后来的复兴起到关键作用 [3]。2012年以来,AMD将运营成本削减近30%,将现金维持在10亿美元,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避免大规模债务还款 [132]
罗里·里德(最左边)、苏丽姿(中间)、吉姆·凯勒(最右边)
2012年,AMD推出推土机的改良版本打桩机(Piledriver)架构。因架构及衍生芯片产品价格低廉,索尼微软为开发新世代游戏机与AMD建立合作,为PS4Xbox One进行半定制处理器的开发。在此期间,由吉姆·凯勒领导的团队开始着手研发Zen微架构。2013年,虽然仍有所亏损,但由于PS4及Xbox One发行后受市场追捧,作为供应商的AMD在营收上有所提升,并且开始加强与游戏厂商的合作,推出Mantle API等游戏技术 [3] [128]
2014年6月,AMD宣布进行长期战略转型举措,调整内部组织架构 [131]。10月,罗里·里德离职,苏姿丰接任首席执行官 [132]

重新崛起

基于Zen架构的产品布局
苏姿丰就任后提出三大战略:创造伟大的产品、加深客户信任和简化公司,AMD开始将高性能计算和图形技术专注于游戏、数据中心和沉浸式平台这三大增长市场 [133-134]照旋柜。
2015年6月,AMD公布Zen架构、“K12”ARM核心等工程技术的进展 [134]。2016年6月,正式展示Zen微架构处理器。在推出处理器新架构的期间,发布Radeon R9 Fury系列显卡,为Xbox One S提供美洲豹(AMD Jaguar)芯片和镭龙(Radeon)芯片 [135]
ZEN架构 LOGO
2017年3月,以Zen架构为核心的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正式发行,迅速抢占CPU市场份额,AMD的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 [136-137]。6月推出的霄龙(EPYC)服务器处理器,获得了微软、百度腾讯等数据中心客户,开拓了数据中心市场 [138]。AMD的CPU市场份额从8%提升至22%,与2016年4.97亿美元的净亏损相比,净收入达4300万美元,连续5年亏损的AMD开始扭亏为盈 [4] [18]
2018年至2020年,A符求兵MD在CPU和GPU市场双线作战,发布锐龙APU、锐龙2、锐龙3、RX 5700XT、镭龙(Radeon)VII等CPU和GPU产品 [3]。Zen架构的持续迭代和性能进步显著,在纸面参数上超越英特尔十代酷睿处理器,动摇了英特尔在CPU市场的长期霸权;通过以先进制程工艺推出的显卡产品,在2019年的GPU市场实现近10%的份额上涨,与NVIDIA展开竞争 [101]
人工户朵智能布局
2021年开始,AMD发布多款CPU和GPU,以扩展其在高性能计算机群(HPC)领域的能力 [139]。2022年,完成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以期通过赛灵思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实现CPU、GPU和FPGA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领域 [140]。随着产品布局推进,开始加速部署人工智能领域,包括PyTorch2.0框架的更新,使之在AMD 霄龙(EPYC) CPU上实现神经网络推理 [141],推出AI芯片Instinct MI300系列产品 [142]、台式机AI处理器 [143]Spartan UltraScale+ FPGA 系列等人工智能产品 [144]

公司治理

播报
编辑

董事会

AMD 董事会由9名董事以及4个委员会(审计和财务委员会、薪酬和领导资源委员会、创新科技委员会、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组成,负责审查和监督公司战略和执行。
董事人员
姓名
委员会身份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诺拉·丹泽尔(Nora M. Denzel)
首席独立董事,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主席,创新科技委员会成员
马克·德肯(Mark Durcan)
薪酬和领导资源委员会主席,创新科技委员会成员
迈克·格雷瓜尔(Mike P. Gregoire)
薪酬和领导资源委员会、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
约瑟夫·霍尔德(Joseph A. Householder)
审计和财务委员会主席,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
约翰·马伦(John Marren)
审计和财务委员会成员
乔恩·奥尔森(Jon A. Olson)
审计和财务委员会成员
阿比·塔瓦尔卡尔(Abhi Talwalkar)
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薪酬和领导资源委员会成员
伊丽莎白·范德斯利(Elizabeth (Beth) Vanderslice)
薪酬和领导资源委员会、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
(以上资料参考 [9-10]

管理团队

根据AMD2023年年度财报信息,AMD的业务部门分为数据中心事业部、客户端事业部、游戏事业部、嵌入式事业部 [8],其他还含括Radeon 技术事业部、人力资源部、投资者关系、法律和质量等部门 [19] [21]。针对全球化市场需求,设置大中华区、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大区部门统辖相应区域的业务 [13] [20]
姓名
职位
苏姿丰
苏姿丰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维克多·彭(Victor Peng)
维克多·彭(Victor Peng)
AMD 总裁
戴伦·格拉斯比(Darren Grasby)
戴伦·格拉斯比(Darren Grasby)
负责战略合作伙伴的执行副总裁兼 EMEA 大区总裁
菲尔·圭多(Phil Guido)
菲尔·圭多(Phil Guido)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胡锦
AMD 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及财务主管
福雷斯特·诺罗德(Forrest Norrod)
福雷斯特·诺罗德(Forrest Norrod)
AMD 执行副总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马克·佩珀马斯特(Mark Papermaster)
马克·佩珀马斯特(Mark Papermaster)
执行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
布莱恩·阿米克(Brian Amick)
布莱恩·阿米克(Brian Amick)
AMD 高级副总裁,中央工程
马丁·阿什顿(Martin Ashton)
马丁·阿什顿(Martin Ashton)
AMD 高级副总裁,硬件 IP 与架构
瓦姆西·博帕纳(Vamsi Boppana)
瓦姆西·博帕纳(Vamsi Boppana)
AMD 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
露丝·科特(Ruth Cotter)
露丝·科特(Ruth Cotter)
AMD 高级副总裁,负责市场营销、传播和人力资源
马克·富塞利耶(Mark Fuselier)
马克·富塞利耶(Mark Fuselier)
AMD 高级副总裁,技术与产品工程
罗伯特·伽马(Robert Gama)
罗伯特·伽马(Robert Gama)
AMD 高级副总裁及首席人力资源官
艾娃·哈恩(Ava Hahn)
艾娃·哈恩(Ava Hahn)
AMD 高级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及公司秘书
马修·海因(Mathew Hein)
马修·海因(Mathew Hein)
AMD 首席战略官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
杰克·黄(Jack Huynh)
杰克·黄(Jack Huynh)
AMD 高级副总裁,计算与图形事业部总经理
凯文·凯什瓦里(Keivan Keshvari)
凯文·凯什瓦里(Keivan Keshvari)
AMD 高级副总裁,全球运营
丹·麦克纳马拉(Dan McNamara)
丹·麦克纳马拉(Dan McNamara)
AMD 高级副总裁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
萨利尔·拉杰(Salil Raje)
萨利尔·拉杰(Salil Raje)
AMD 高级副总裁,自适应与嵌入式计算事业部总经理
潘晓明
AMD 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总裁
简·罗尼(Jane Roney)
简·罗尼(Jane Roney)
AMD 高级副总裁,运营
王启尚
GPU 技术与工程研发高级副总裁
纳扎尔·扎伊迪(Nazar Zaidi)
纳扎尔·扎伊迪(Nazar Zaidi)
AMD 高级副总裁,处理器与服务器技术
安德烈·兹德拉夫科夫(Andrej Zdravkovic)
安德烈·兹德拉夫科夫(Andrej Zdravkovic)
AMD 高级副总裁及首席软件官,负责 GPU 技术与工程 (G&E) 软件业务
(以上资料参考 [11]

供应链管理

作为早期发展的半导体公司,AMD原采用IDM模式,即独自完成芯片设计、生产和封装测试,在德国等地拥有其晶圆制造工厂。2008年10月,为削减成本与英特尔竞争,AMD分拆其制造业务,将芯片制造业务注入合资公司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也被称为“格芯”),AMD自此转变为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由代工厂供应商负责其制造业务 [16]。除格罗方德外,台积电三星亦参与AMD的代工业务,此外通富微电、芯原股份等企业亦是AMD的产业链供应商之一 [22-23]

财政情况

播报
编辑

财年报告

根据福布斯在2011年发表的文章统计,至2000年中期,AMD曾连续十多个季度亏损,2007年4月已累计亏损2.03亿美元;2008年,亏损达31亿美元。虽然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实现了3.04亿美元和4.71亿美元的净利润,但总体依旧亏损 [24]
2011-2023年度财年报告主要数据(货币单位:美元)
年份
营业额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标准(GAAP)
非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标准(NON GAAP)
毛利率
经营收入(亏损)
净收入(亏损)
毛利率
经营收入(亏损)
净收入(亏损)
2011
65.7亿
45%
3.68亿
4.91亿
45%
5.24亿
3.74亿
2012
54.2亿
23%
-10.6亿
-11.8亿
41%
4500万
-1.14亿
2013
53亿
37%
1.03亿
-8300万
37%
9100万
4500万
2014
55.1亿
33%
-1.55亿
-4.03亿
34%
2.35亿
5100万
2015
39.9亿
27%
-4.81亿
-6.6亿
28%
-2.53亿
-4.19亿
2016
42.7亿
23%
-3.72亿
-4.97亿
31%
4400万
1.17亿
2017
53.3亿
34%
2.04亿
4300万
34%
3.01亿
1.79亿
2018
64.8亿
38%
4.51亿
3.37亿
39%
6.33亿
5.14亿
2019
67.3亿
43%
6.31亿
3.41亿
43%
8.4亿
7.56亿
2020
97.6亿
45%
13.7亿
24.9亿
45%
16.6亿
15.8亿
2021
164亿
48%
36亿
32亿
48%
41亿
34亿
2022
236亿
45%
13亿
13亿
52%
63亿
55亿
2023
227亿
46%
4.01亿
8.54亿
50%
49亿
43亿
(以上资料参考 [8] [18] [25-35]

股市

1972年9月27日,AMD以每股15.50美元(或0.57美元,股票有效期内拆分调整为27:1)的价格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发行了620000股普通股(500000股由公司发行,120000股由股东出售),首次公开发行共筹集了750万美元。1979年10月15日,AMD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1月2日,转至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36]
2015年,AMD的股价保持在约每股2~3美元 [38],后随着市场需求拉动与Zen架构的公布发行,在2017年7月27日的股市交易中大幅上涨,最高触及15.65美元,创下自2007年7月2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37]。2019年上涨近150%,在2020年1月2日收盘价为49.10美元,创下2000年以来的历史收盘新高 [38-39]。2022年7月29日,市值达1531亿美元,超越英特尔同期的1485亿美元市值 [40]。2024年3月2日,收盘价达192.53美元,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 [41]

股权架构

主要股东(截至2024年3月13日)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占比
领航集团有限公司
14244.27
8.90%
贝莱德集团公司
12494.52
7.80%
苏姿丰
465.94
0.29%
戴维德尔·库马尔(Devinder Kumar)
56.35
0.03%
福雷斯特·诺罗德(Forrest Norrod)
41.19
0.03%
维克多·彭(Victor Peng)
27.91
0.02%
约瑟夫·霍尔德(Joseph A. Householder)
21.24
0.01%
诺拉·丹泽尔(Nora M. Denzel)
14.85
0.0092%
伊丽莎白·范德斯利(Elizabeth W. Vanderslice)
7.30
0.0045%
胡锦
5.95
0.0037%
约翰·马伦(John Marren)
5.26
0.0033%
阿比·塔瓦尔卡尔(Abhi Talwalkar)
4.88
0.0030%
马克·德肯(Mark Durcan)
4.75
0.0029%
乔恩·奥尔森(Jon A. Olson)
1.84
0.0011%
迈克·格雷瓜尔(Mike P. Gregoire)
1.16
0.0007%
菲利普·吉多(Philip Guido)
0.01
不足0.0001%
(以上资料参考 [42]

投资并购

播报
编辑
1996年,AMD收购芯片设计公司NexGen,将其开发的Nx686引入同期正在开发的K6,由此获得了当时的市场成功。随着名声渐显,2006年7月宣布以56亿美元收购显示芯片生产商ATI,但也因此引发了一段时间的财务问题 [3]。2012年,以3.34亿美元收购微服务器厂商SeaMicro,以期助力AMD的服务器架构设计,开拓服务器市场 [47]。2016年,收购软件公司HiAlgo,以期改进PC游戏技术 [48]。2022年,收购赛灵思(Xilinx)和Pensando,以期实现产品技术的互补和市场拓展 [49-50]。2023年,收购AI软件公司Nod.ai和Mipsology,以拓展AI软件方面的技术与市场 [51]
AMD名下的风险投资机构AMD Ventures主要对技术领域的初创公司展开投资,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安卓软件公司蓝叠(BlueStacks)、以太网芯片研发商Ethernovia、AI软件开发商Moreh、AI模型平台Hugging Face等 [52-53]

公司业务

播报
编辑
AMD的产品应用需求涵盖人工智能、医疗、航空航天、超连接、汽车、游戏等行业领域,面向客户端、游戏、数据中心、嵌入式四个主要市场进行设计和制造产品 [54-55]

客户端

针对个人、创作者和企业等用户对个人电脑需求,AMD主要推出微处理器、用于集成微处理器和显卡的加速处理器,以及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的芯片组 [56]
主要产品线
系列名称
简介
锐龙(Ryzen)
面向个人用户的台式、笔记本电脑推出的处理器系列,适用于游戏、办公、流媒体播放等方面的处理,主要产品包括锐龙5000系列、锐龙7000系列、锐龙8000系列等。
速龙(Athlon)
面向个人办公市场推出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系列,旨在提供流畅快速的日常生产、上网和多任务处理体验,主要产品包括速龙3000系列、速龙7000系列。
AMD Ryzen Threadripper 处理器
面向专业工作站的处理器品牌,旨在提供设计、构建、加速方面的助力,主要产品包括Ryzen Threadripper 7000系列、Ryzen Threadripper PRO 5000系列、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系列等。
AMD 锐龙 PRO 移动工作站处理器
面向移动工作站的锐龙处理器,旨在实现出色计算体验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Radeon PRO 显卡
面向专业人士、创意人士和特效师推出的专业显卡,产品包括W7900、W7800、W7700等。
(以上资料参考 [59-64] [69]

游戏

基于游戏行业对游戏性能、技术等方面的需求,AMD为个人电脑(PC)、游戏主机和云游戏服务提供独立GPU、半定制SoC产品和开发服务 [56]
部分产品线
系列名称
简介
AMD 超威卓越平台
AMD 超威卓越平台设计框架是AMD与合作伙伴协作开发,旨在提供卓越游戏体验的游戏笔记本/台式机,配置AMD Radeon RX 显卡、AMD 锐龙处理器、AMD 智能技术等AMD游戏技术。推出该平台的游戏本品牌包括华硕玩家国度(ASUS ROG)、联想拯救者(Lenovo Legion)、惠普暗影精灵(HP Omen)和外星人(Alienware)等。
锐龙 Z1
锐龙 Z1系列是面向掌上游戏机推出的处理器,推出产品含锐龙Z1处理器、锐龙Z1 Extreme 处理器,市面搭配该处理器的游戏机有ROG Ally、Lenovo Legion Go。
AMD Radeon RX 显卡
采用AMD RDNA 3 架构,面向PC游戏推出的游戏显卡系列,产品包括RX 7900 XTX、RX 7800 XT、RX 7600等。
(以上资料参考 [58] [65] [70]

数据中心

基于数据中心对计算性能的需求,AMD提供的方案组合包括:服务器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处理器(DPU)、图形加速器(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和自适应系统级芯片(SoC) 产品 [56]
部分产品线
系列名称
简介
AMD 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
面向云计算、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提供的处理器品牌,旨在提供高性能、节能、安全的服务,主要产品包括EPYC 7002系列、EPYC 7003系列、第四代AMD EPYC(8004、9004等系列)等。
AMD Instinct 加速器
为任意规模的数据中心提供计算性能、大内存密度、高带宽内存以及对专用数据格式的支持,产品包括MI200 系列等。
(以上资料参考 [57] [68]

嵌入式

基于医疗保健、汽车、工业、存储和网络在内的各种市场对智能嵌入式设备的需求,AMD主要提供嵌入式微处理器、FPGA、自适应系统级芯片(SoC) 产品和ACAP产品 [56]
部分产品线
系列名称
简介
锐龙嵌入式处理器
为可扩展的 x86 CPU 产品,旨在带来出色的计算性能和集成,产品包括锐龙嵌入式 7000 系列、锐龙嵌入式 5000 系列、锐龙嵌入式 V3000 系列等。
EPYC(霄龙)嵌入式处理器
为可扩展的 x86 CPU 产品,旨在为使用环境提供功耗优化设计、高性能和企业级可靠性,产品包括EPYC(霄龙)嵌入式 9000 系列、EPYC(霄龙)嵌入式 7000 系列、EPYC(霄龙)嵌入式 3000 系列等。
(以上资料参考 [66-67]

科研专利

播报
编辑
AMD早期投入专利研发,在1999年-2001年的注册专利数量超越英特尔 [71]。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在2011年达3.75亿美元,但因企业低迷而下减,至2015年还不到2.4亿美元 [72]。随着公司重新盈利且收入额逐渐增加,AMD开始增加研发投入,2018年投入14.3亿美元,2019年投入15.5亿美元,2020年投入19.9亿美元,2021年投入28.5亿美元,2022年投入50亿美元 [7]。根据智慧芽2021数据,其专利申请量已超过2万件,专利布局重心主要聚焦在数据高速缓存、源极漏极、电路板等相关的技术领域 [73]
根据AMD官方网站公示,AMD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高性能计算(HPC)、存储器技术、机器智能、低功率等领域 [74],其研究的中心支柱是通过技术转移(Tech Transfer)在不同领域实现某些研究想法或机制。例如,通过参与美国能源部的Exascale研究项目,AMD以其在HPC领域的经验,为El Capitan改进其现有的CPU和GPU设计 [75-76]

社会活动

播报
编辑

AMD基金会

AMD基金会(AMD Foundation)是AMD发起的公益组织,组织成员主要为AMD员工,致力于通过战略投资、员工参与和赈灾活动,支持AMD全球所在社区的基本需求、服务、教育和环保事业 [44]。根据2022至2023年度AMD企业责任报告,除了对AMD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外,AMD在印度、爱尔兰、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的11个营业场所举办了餐食打包活动,为社区赋能,提供食物,对严重的紧急事件和灾害做出响应;此外,在奥斯汀、马卡姆、慕尼黑等地展开种植树木等保护环境活动 [56]
除社区公益活动外,向奥斯丁公园基金会、新加坡陈树南卫理公会儿童之家、德克萨斯州少数民族工程联盟、北京远山教育慈善基金会等非盈利机构捐款 [56]
2022年,AMD大中华区成员为九寨沟小学生提供STEM课程

AMD大学计划

AMD大学计划是AMD提出的一项综合性倡议,旨在支持大学在其教学和科研中采用 AMD 技术,以及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通过与学术机构的合作关系,够为学生、研究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来自 AMD 的技术、产品及工具。例如,AMD 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联合开发了新教材 Zynq UltraScale+ RFSoC(Software Defined Radio with Zynq™ UltraScale+™ RFSoC),以期为学生讲授有关先进数字通信系统理论和架构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 AMD Zynq UltraScale+ RFSoC 平台将其投入应用 [43] [56]

AMD高性能计算基金

AMD高性能计算基金于2020年4月15日成立,最初是专注于支持抗击COVID-19疫情相关的研究,受助研究项目包括 COVID-19 病毒的进化建模,研究病毒刺突蛋白激活过程,以及COVID-19病毒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规模流体动力学仿真 [45]。2022年,高性能计算基金再捐赠超过7千万亿次算力,将援助对象扩大到 COVID-19 研究领域之外,旨在支持能够实现公众利益的科学研究,助力加速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挑战 [56]
截至2022年底,AMD从2020年以来累计捐赠的总算力近20千万亿次,总计市场价值超过3100万美元 [46]
AMD 高性能计算基金

企业文化

播报
编辑
公司愿景
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公司使命
打造卓越产品,加速新一代计算体验。
(以上资料参考 [1]

荣誉记录

播报
编辑

企业排名

年份
评选机构
排名
1996
财富》杂志
美国500强(第500名)
2001
美国500强(第369名)
2002
美国500强(第369名)
2004
美国500强(第473名)
2005
美国500强(第387名)
2006
美国500强(第367名)
2007
美国500强(第407名)
2008
美国500强(第406名)
2009
美国500强(第418名)
2010
美国500强(第390名)
2011
美国500强(第357名)
2012
美国500强(第378名)
2013
美国500强(第464名)
2014
美国500强(第474名)
2015
美国500强(第473名)
2017
全球企业2000强(第1955名)
2018
世界品牌500强(第485名)
2019
《财富》杂志
美国500强(第460名)
2020
美国500强(第448名)
改变世界的53家公司(第33名)
福布斯
全球企业2000强(第1039名)
世界500强(第104名)
2021
福布斯
全球企业2000强(第594名)
《财富》杂志
美国500强(第309名)
胡润百富
世界500强(第138名)
2022
《财富》杂志
美国500强(第226名)
福布斯
全球企业2000强(第564名)
胡润百富
世界500强(第116名)
2023
福布斯
全球企业2000强(第568名)
《财富》杂志
美国500强(第167名)
(以上资料参考 [77-88]

奖项荣誉

年份
评选机构
荣誉/成就
2003
64位处理器最佳IC创新大奖
2007
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
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在华跨国公司
2008
自主创新杰出贡献奖
2009
中国校园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AMD 双核)
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
中国校园读者首选品牌(AMD 双核)
消费者首选品牌
2011
最快计算机处理器(AMD FX-8150:8429.38MHz)
2016
黑金娱乐硬件奖
游戏硬件产品奖
2020
欧洲硬件大奖
最佳产品(AMD 三代桌面锐龙处理器)
最佳新技术(AMD 锐龙小芯片设计)
最佳处理器(AMD 锐龙 9 3950X)
最佳游戏处理器(AMD 锐龙 5 3600)
最佳超频处理器(AMD 锐龙 3 3300X)
2023
福布斯
全球最适合女性工作的公司
美国最环保企业
(以上资料参考 [89-97]

企业事件

播报
编辑

英特尔与AMD司法争端

AMD与英特尔有着长达20年左右的司法争端,是美国商界历时最长且最为激烈的争端之一 [14]
首次司法争端起源于双方在1967年签署专利交叉授权协议。1987年,英特尔终止部分专利交叉授权协议,AMD开始提出仲裁申请;1990年,英特尔起诉AMD的产品代码侵犯公司知识产权;1991年,AMD起诉英特尔垄断;双方就交叉授权协议的争议一直持续至1995年和解 [14]
2000年,AMD起诉英特尔在欧洲违背反垄断条款,双方就垄断条款的争议进行持续上诉,各国监管部门亦开始对英特尔展开调查或罚款。双方的第二次司法争端直至2009年11月达成和解协议,英特尔向AMD支付12.5亿美元而宣告了解 [14]

真假双核口水战

2005年5月,AMD宣称, 其用于服务器和台式机的双核处理器产品为“真双核”架构,以与英特尔的产品进行区分 [12]。在AMD的舆论攻势下,时任英特尔中国北方区总经理的曾明做出驳斥,引用清华大学主任汪东升的话语表明立场:“双核没有标准或者定义,没有真伪之分,没有理由说别人的是假的 [98]。”随着2006年11月,英特尔正式推出了四核处理器,真假双核之争的话题逐渐减少 [99]

HD6900手工门

2010年11月,由于AMD HD6900显卡延期发售,网络开始出现HD6900延期的传言:因外接6-pin电源接口的一个角与散热器有碰触导致散热器无法安装,AMD将几万甚至几十万6-pin接口人工打磨去角,所以延迟了发布时间 [15]

虚假宣传

2015年,AMD被消费者指控其FX-8000/9000处理器宣传拥有8个CPU核心,但实际上只有4个。后来,买家向AMD发起集体诉讼。2019年,AMD与买家达成和解,根据和解协议向购买了相关处理器的买家赔偿1210万美元 [17] [100]